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新知識|修飾mRNA和基因改造(GMO)的不同: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安全性

新知識|修飾mRNA和基因改造(GMO)的不同: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安全性

  • Post category:新知識

剛在英國和美國推出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,都是使用修飾mRNA的技術。在25萬人施打後,出現了六例嚴重的過敏反應。這個疫苗會不會改變我們的基因?它對我們的健康會不會有風險?

一般對動植物的基因改造和修飾mRNA雖然都發生在細胞中,但是,基因改造是派細菌等傳輸兵,進入細胞核(你的基因都放在這裡),去做基因的修編工作。

作者:Sponk, Tryphon, Magnus Manske, User:Dietzel65, LadyofHats(Mariana Ruiz), Radio89, CC BY-SA 3.0

而mRNA的輸送目的,並不是要進入細胞核去修改DNA,而是要輸送蛋白質合成的資訊,讓細胞裡的核醣體能按著它的數據複製出組織。因此,這整個流程是發生在細胞核的外面,我們的DNA並不會被碰到。

作者:Ajit Magadum, Keerat Kaur, Lior Zangi, CC BY-SA 4.0

 

修飾mRNA和一般mRNA的輸送比較

那為什麼它的名字裡會出現「修飾」呢?難道不是修飾基因嗎?其實它不是修飾DNA,它是修飾外來的mRNA。mRNA,也就是使核糖核酸攜帶著蛋白質合成的資料,我們身體裡大部分的組織都是蛋白質做的。

所以mRNA像錄音帶或CD那樣,由DNA那裡轉錄下來蛋白質合成的資訊,再去核醣體那裡按這些資訊合成蛋白質。

由於病毒也是蛋白質做的,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病毒長什麼樣子,用mRNA送進細胞裡,那細胞就能自行製造出病毒。然後它就會被免疫細胞帶去免疫組織那裡介紹給我們軍隊認識。我們的軍隊認得它長什麼樣子,等到真正的病毒從外面一侵入,免疫馬上就會把它抓到,不給它機會在體內繁殖、破壞。

問題出在,外來的mRNA會被免疫發現,就會產生攻擊,引發細胞死亡,我們就會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。這是為什麼科學家會對外來mRNA做修飾,因為他們發現只要經過有策略的修飾,就不會造成免疫攻擊。2019新型冠狀病毒,就是用這種方法,把此病毒的冠狀部位的資訊,經修飾mRNA送進細胞裡,這樣細胞就會自己合成那個冠狀部位。這個冠狀部位,就是病毒侵入身體時接上我們細胞截取細胞資源的部位。我們自己生成這個冠狀部位,等於自行局部病毒感染,帶去給免疫打照面,等真正病毒入侵時,免疫軍隊已準備能夠精準的抓到病毒。

如果這個過程能夠順利進行,這個接受疫苗的人就會產生抗體,而不會出現什麼過敏反應。但是,如果這個過程不能夠順利進行,那他就會產生過敏反應。所以,這個疫苗依舊有風險,就跟所有其他的疫苗一樣。

傳統疫苗是把完整的疫苗弄弱,或是先弄死,再打入體內。由於是整隻疫苗,所以它要先在動物組織裡培養。因此外來動物組織如果有什麼疾病,也可能同時夾帶入人體。除此外,由於病毒是蛋白質,為了不讓它腐敗,所以要放很重的防腐劑。我們很可能會對這些防腐劑產生過敏反應。由於入人體的病毒必須是減弱的病毒或是已死的病毒,所以免疫軍隊也可能覺得沒有必要認識它而不生成抗體。如果你的敵人太弱或已死掉了,有什麼好抵禦的呢?所以,這類疫苗都要加佐劑(adjuvant),去刺激免疫關注,確保這些病毒跟免疫打照面。傳統疫苗的防腐劑和佐劑都可能使用汞和鋁等重金屬,而重金屬能於神經聚集,造成神經中毒,引發阿茲海默症、自閉症,以及佐劑引發型自體免疫疾病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。

由於傳統疫苗可能引發這麼多嚴重的疾病,因此在美國民眾無法直接提告疫苗公司,而是成立一個疫苗法庭處理疫苗負面反應相關的告訴。

現在正在施打的瑞輝+BioNTech的疫苗,則沒有重金屬防腐劑。在這個疫苗中有四類成份,除了修飾mRNA之外,還有膽固醇類的納米油分子、鹽類及蔗糖。鹽類包含了氯化鉀、磷酸二氫鉀、氯化鈉、磷酸二氫钠二水合物。也就是說,它使用的是很安全的食品級防腐劑。為防止納米油分子耗掉,所以採低溫冷凍,而蔗糖則能防止冷凍的納米分子黏在一起。

就跟加工食品一樣,由於修飾mRNA疫苗的成份乾淨很多,所以科學家認為這類疫苗要比傳統疫苗安全。

 

1) Pardi N, Weissman D (2017). “Nucleoside Modified mRNA Vaccine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”. RNA Vaccines.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. 1499. Clifton, N.J. pp. 109–121.

2) Thomas Schlake, Andreas Thess, Mariola Fotin-Mleczek & Karl-Josef Kallen (2012) Developing mRNA-vaccine technologies, RNA Biology, 9:11, 1319-1330

3) Pati, R., Shevtsov, M., & Sonawane, A. (2018). Nanoparticle Vaccines Against Infectious Diseases. Frontiers in immunology, 9, 2224. 

4) Chien, K. R., Zangi, L., & Lui, K. O. (2014). Synthetic chemically modified mRNA (modRNA): toward a new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cardiovascular biology and medicine.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, 5(1), a014035.

5) Abbasi J. COVID-19 and mRNA Vaccines—First Large Test for a New Approach. JAMA. 2020;324(12):1125–1127. 

6) https://www.wcvb.com/article/allergic-reactions-250k-covid-vaccine-shots/35021120

7) Shaw, C. A., & Tomljenovic, L. (2013). Aluminum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(CNS): toxicity in humans and animals, vaccine adjuvants, and autoimmunity. Immunologic research, 56(2-3), 304–316. 

8) Tomljenovic L., Blaylock R.L., Shaw C.A. (2014)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Aluminum Vaccine Adjuvants. In: Patel V., Preedy V., Martin C. (eds) Comprehensive Guide to Autism. Springer, New York, NY.

9) Pardi, N., Hogan, M., Porter, F. et al. mRNA vaccines — a new era in vaccinology. Nat Rev Drug Discov 17, 261–279 (2018). 

10) https://www.fda.gov/media/144434/download

11) https://www.technologyreview.com/2020/12/09/1013538/what-are-the-ingredients-of-pfizers-covid-19-vaccine/

特別推薦

點註冊天天自然成為『新會員』
首次購物輸入優惠代碼,即可享專屬50元優惠!